宋洼村的新圖景
“我們村東望六盤山,西依烽臺山,南連將臺堡,北接疊疊溝,獨特的地理優(yōu)勢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發(fā)展底氣。”8月14日,站在原州區(qū)張易鎮(zhèn)宋洼村觀景臺上,宋洼村土地股份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郭利平自豪地說。
走進宋洼村土地股份專業(yè)合作社,宋洼田園綜合體規(guī)劃布局圖上“一個依托、兩個重點、三大產業(yè)、四個基地”直觀反映了宋洼村目前的發(fā)展狀況。宋洼村藜麥產業(yè)園氣象災害預警推送系統彰顯著科技氣息,旁邊標注的“土地變股權,農民當股東,資金有保底,收益再分紅”一行文字引人注目。“正是依托這樣的發(fā)展模式,合作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。”郭利平說。
2014年臘月,宋洼村給每戶村民發(fā)放一桶食用油過年,郭利平幫忙發(fā)放,本來是好事,卻發(fā)生了矛盾。發(fā)油是按戶籍一家一桶,因為有幾戶村民剛剛分家,還未在村委會登記,分開的兩家人因為一桶油吵了起來,當時的場面讓郭利平心緒難平。“還是因為太窮了。”郭利平說,“當時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帶著大家過上好日子。”在外務工的他帶著走南闖北積攢的資金和經驗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借鑒陜西禮泉縣煙霞鎮(zhèn)袁家村的經營模式,郭利平聯系宋洼村黨支部書記、村民小組組長等8人,入股32萬元,于2016年成立了宋洼村土地股份專業(yè)合作社。為保障農戶的利益,宋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規(guī)定,土地入股享受“保底租金+股份分紅”,采取“土地變股權、農民當股東、保底有租金、收益再分紅”的經營模式。“有了合作社,就要選好能真正帶動百姓致富的產業(yè)。”郭利平說。經過深入調研,根據當地的土壤、氣候等條件,宋洼村引入新品種藜麥。藜麥抗旱性強、人工和生產資料投入少,經濟效益高于其他糧食作物。被稱為糧食之母、素食之王的藜麥對于當時的村民來說,是個新鮮詞,合作社的股東也都處于觀望狀態(tài),郭利平便先行試種了500畝藜麥。
雖然做足了前期調研,但因為缺乏技術支撐,播種45天后藜麥仍沒見起色。幸好有科技人員的幫助,解決了種植技術方面的難題,長勢越來越好的藜麥不僅讓郭利平看到了希望,社員們也決定跟著他大干一場。
在股東們紛紛撒下藜麥種子后,郭利平計劃進行藜麥深加工,但由于缺少資金,一直沒有付諸行動。2022年,固原農商行紅莊支行的駐村金融官高峰了解到合作社的情況后,主動聯系郭利平,提出可以給他授信貸款350萬元。“當時最讓我感動的是,高峰說一個宋洼村富起來,張易鎮(zhèn)就會有更多的‘宋洼村’富起來,鄉(xiāng)村振興的目標才能越來越近。”提起當時固原農商行的幫助,郭利平感慨地說。郭利平沒有讓大家失望,現在的“宋洼藜麥”已經是響當當的農特產品品牌了。郭利平說,在資金方面,固原農商行作為金融后盾一直在幫助他們。在技術方面,由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和固原市產業(yè)技術創(chuàng)新研究院組成的幫扶小組,指導他們科學、高效種植。在人才方面,合作社推出了“工資+股權”的待遇模式,參考優(yōu)秀企業(yè)的管理模式,通過“股權激勵”措施,讓愛農村、愛農民、懂農業(yè)的人才用知識和智慧入股,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。
麥田里的麥穗隨風搖曳,宋洼村黨支部書記劉學強說,這美景正是固原農商行與宋洼村合作取得的成效,通過惠農政策扶持,真正實現了金融支持一點、合作社帶動一片的目標。“現在我們村有539戶人,在固原農商行的支持下已經有115戶村民貸款發(fā)展種養(yǎng)業(yè),今年村民人均收入預計1.5萬元。”劉學強說。今年,固原農商行針對春耕備耕生產累計投入信貸資金20億元。截至目前,支持張易鎮(zhèn)的信貸資金共計5億多元。(記者:蘇 萍)
相關新聞
-
楊河鄉(xiāng)“五大振興”協同打造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樣板
[2025-07-03] -
“雖然我不能走路,但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”
[2025-06-28] -
秦腔演出點燃西吉煙火氣
[2025-06-25] -
基層一線看發(fā)展丨“七村聯營”共謀富
[2025-06-21] -
農村垃圾“變形”記
[2025-06-17] -
炕頭彩線變“云上訂單”
[2025-06-04] -
花菜與“興盛蘿卜”唱主角 興盛鄉(xiāng)差異化種植蹚出冷涼果蔬產業(yè)發(fā)展新路
[2025-05-30] -
沙溝鄉(xiāng)“三產”聚力激活助農增收新引擎
[2025-05-28] -
寧夏28家企業(yè)近千款特色產品亮相西博會
[2025-05-26] -
黃土塬上,邂逅紅艷牡丹花海
[2025-05-1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