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長城梁
○?馮順恒
固原有道長城梁,名字很響。長城梁上有長城,多年來只聞其名未曾登臨,作為土生土長的固原人,既是遺憾也是慚愧。
秋日午后,我從市區(qū)出發(fā),驅(qū)車20多分鐘,便來到長城梁腳下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”,長城梁不高,更談不上雄偉,它其實就是固原城西面的一道黃土丘陵,因為秦長城蜿蜒其上,故名長城梁。沿著一條不知被多少人走出的土路登上山頂,長城修建在山梁的最高處,也許歷經(jīng)千年風雨的侵蝕,它已不再高大,也許本來就那樣。隨后我又登上了不遠處的長城烽火臺,頓覺視野開闊,眼前是一道壯美的曲線:向東北方向望去,長城像一條黃綠相間的長龍,在山巔高低延伸,寬大的烽火臺似竹節(jié)一般點綴其間,增添了長城的氣勢;向西南回望,長城奔向川道低處,一路曲折掩隱于六盤山黛中。遙想當年,受毛澤東詩詞“不到長城非好漢”精神的感染,一口氣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,累得氣喘吁吁,望著人山人海,頓時也沒有了興致。而今,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(jié),站在空曠的秦長城遺址,一股豪情與諸多遐想一起涌上心頭。長城像一條時空長鏈,一頭連著歷史,一頭連著未來,它從山中來,又向山中去,橫亙在歷史的滄桑中,又崛起于歷史的長河中,鑄就著中國人的魂。
固原也是一個被長城圍著、被六盤山護著、被清水河愛著,被長征精神點亮的地方。
舉目遠眺,長城梁以長城為界,內(nèi)外景色迥異,長城之內(nèi)固原城區(qū)一側(cè),樹木蔥蘢茂盛,秋日色彩斑斕,高樓低舍林立,滿是人間煙火與世事繁華。六盤山腳下,清水河緩緩南來,與長城交匯于沈家河水庫之處,水庫波光粼粼,水面寬闊,好似人力與自然的共同杰作,相得益彰。同時它們又執(zhí)拗地各奔前程,長城盤山而上,堅強地扎進東面莽莽群山,清水河癡心不改地一路向北,投入黃河的懷抱。長城之外,地勢平緩、農(nóng)田斑斕,秋田長勢正濃,也有收割已畢的莊稼囤于田間,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。當年的長城,曾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分水嶺,也是游牧民族與農(nóng)耕民族鐵血相搏的鴻溝,歷代帝王統(tǒng)治者把它視作固邊保國的基石。六國之時,天下殷熾,秦國兼并六國之后,不修圣人之道,而修阿房宮,大軍屯邊,修連長城守衛(wèi),好大喜功,威服四夷百蠻,天下震恐戰(zhàn)栗,人民苦役,道路以目。
清代的大學士張英六尺巷的典故,更是拿秦長城戲謔:“千里修書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”看來,歷史有言,長城公正無私,只輔助那些有賢之人,只拱衛(wèi)那些有德之政,百姓詠唱國家德政,國運才會長久。
相關(guān)新聞
-
《泥潭》——“將生活淬煉成傳奇”
[2025-07-11] -
南寺巷社區(qū)暑期公益課堂走進固原博物館
[2025-07-10] -
人物丨宋彩紅:從鋼筆淡彩到葫蘆生花
[2025-07-09] -
書香為伴 | 《文明之旅》
[2025-07-04] -
一只薩珊玻璃碗的千年漂流記
[2025-07-04] -
鎏金銀壺:一眼千年,海倫的眼淚滴落固原
[2025-07-03] -
人物 | 熱愛為筆繪人生
[2025-07-03] -
紅色“圈粉” 綠色“增流”
[2025-07-03] -
“傳承的密碼”專題講座在我市開講
[2025-06-27] -
我市舉辦禁毒文藝匯演唱響“綠色無毒”主旋律
[2025-06-27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