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3日,,固原春寒未消。凌晨5時,,星辰尚未隱去,,一支蜿蜒數(shù)公里的隊伍已悄然啟程。紅色校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,藍色校服在晨霧中若隱若現(xiàn),,像流動的朝霞漫過黃峁山,。這幕場景,已重復上演了29個春秋,。

1949年7月31日,,解放寧夏第一仗在彭陽縣任山河打響,364名解放軍指戰(zhàn)員壯烈犧牲,、長眠于此,,至今有152名烈士連名字都沒留下。
從1995年開始,,每年清明節(jié)前夕,,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的新生,都會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緬懷英烈,。
往返54公里的路程,,10多個小時的行走,一堂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,自此以后從未間斷,。
初心
當年,時任固原二中校長的韓宏在地圖前畫出那條往返54公里的曲線時,,未曾想到這個始于樸素愿望的行走,,能延續(xù)近30年。
1994年,,一篇名為《夏令營的較量》的文章中提到,,在中日聯(lián)合夏令營活動中,中國孩子的體力和毅力不如日本的孩子,,日本老師說:“你們這一代孩子贏不了我們的孩子,。”這篇文章深深刺痛了韓宏,他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吃苦教育的重要性,,應該創(chuàng)造機會,,讓孩子們接受實踐的磨煉,接受社會實踐的教育,,接受紅色基因的傳承,,接受大自然風雨的洗禮。
1995年清明節(jié),,固原二中初中部開展了第一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,。“我的初衷,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吃苦,,感受當年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是怎么過來的,。”韓宏回憶道,。
山路崎嶇,出了事誰負責,?往返54公里的路能提高升學率嗎,?決定一出,質(zhì)疑聲,、反對聲一片,。韓宏力排眾議,頂住壓力,、頂住質(zhì)疑甚至是謾罵,積極倡導和推動,,開創(chuàng)了固原教育界徒步任山河掃墓之先河,。
“第一次活動回來已經(jīng)是晚上9點多,有些家長接孩子等得著急,,看到娃娃們一瘸一拐回來更是心疼,,抱怨聲隨之而來,說‘這簡直就是摧殘,!’”韓宏說,。

活動結(jié)束后,孩子回家會主動給父母洗腳,,說走了54公里才懂什么叫辛苦,。家長也從孩子們的變化中認識到了活動的意義和價值,爭議和質(zhì)疑變成了支持,。
“出發(fā)時堅信‘我能做到’,,行程中掙扎‘我要做到’,,返程時感動‘我做到了’!無論后來如何,,此行都是一個人一生做的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一件事,,雖然生活也有一些跌宕起伏,潮起潮落,,但是最能引起我內(nèi)心共鳴的,,還是此行!”固原二中2000級畢業(yè)生嚴琪感慨道,。
堅守
“那時候保障措施還不完善,,都是學校老師們拿著手電筒站在各個路口守著,看到車過來就趕緊堵住,,讓學生先安全通過,。”2009年2月至2016年8月任固原二中校長,、弘文中學董事長的張文學回憶。
29年來,,時間在變,,參與者在變,組織者在變,,這堂行走的思政課就像一粒種子,,穿透革命先烈用鮮血浸潤的土地,不斷開花結(jié)果,,不斷綻放精彩,。
“當時我們把這項活動放在了愛國主義教育這個大課程里面,初一年級基本上配備的都是年輕教師,,就是要讓老師陪著學生一起走下來,。當孩子們抵達烈士陵園,掃墓,、演講,、宣誓后,愛國主義的種子就已經(jīng)悄然埋下了,。返程途中大家非常疲憊,,稍作休息后很難再站起來,這時候各班組織大家大聲吟誦誓詞,,同學們‘唰’地一下就全都站起來了,,這就是一個班集體榮譽感的體現(xiàn),比講一百次道理要來得真切有效,。”張文學說,。

2021年4月2日,學生行進在黃峁山泥濘的路上時,,頭頂雨雪交加,,腳下坡陡路滑,每走一步,,便要奮力拔出裹在泥里的鞋,,再彎下身勾起被泥纏住的鞋幫。鞋上的泥漿顧不上清理,,褲腿上的泥水來不及擰干,,心中只想著兩個字——前進。
時任固原二中校長的韓映順當年也走完了全程,,回想起來,,仍會熱淚盈眶。“那一年,,是條件最艱苦的一年,,但是學生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,。雖然大家腿腳沾滿了泥水,非常疲憊,,但是表現(xiàn)出來的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(tài)非常打動我,。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,真正感受過后,,學生的收獲是完全不一樣的,。我們要把希望寄托在青年學生身上,把紅色基因代代傳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,。”韓映順說,。
固原二中教師張紅梅每次出發(fā)前,,都會告訴孩子們:這條路,將是你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路,。“2008屆的一名學生說,這是他青年時代做過的最驚天動地的一件事,。”張紅梅說,。
在固原二中,“行走的思政課”分為走前全面準備,、走中深度浸潤和走后總結(jié)提升三個階段,。同時以“春之聲、夏之風,、秋之實,、冬之韻”為主題,推行“四季芳菲”等紅色主題活動,,把一次行走變成常態(tài)化沁潤,。
“29年里,學校不斷從這條路上尋找,、挖掘育人元素,,開展唱紅色歌曲、讀紅色經(jīng)典,、講紅色故事等活動,,進行生命教育、生態(tài)文明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,,崎嶇的山道變成了‘教材’,,一路所觀所行所感轉(zhuǎn)化為課堂上最好的情景素材,走出了思政教育的新天地,。”固原二中黨委書記何成江說,。
弘文中學原為固原二中初中部,,兩所學校原為一體,后期分離,。難得的是,,校長換了幾任,相關(guān)負責人也不斷調(diào)整,,但行走的種子一經(jīng)種下,,“長征”的誓言便不曾改變。
每年活動開展前,,弘文中學都會利用課間加強孩子們的體能訓練,,豐富學生對歷史故事、紅色文化的學習,,讓他們在思想與行動上拉近歷史與現(xiàn)實,。近年來,弘文中學還通過創(chuàng)建特色班,,每個班都有特色班名,,如“團結(jié)班”“誠信班”,教導學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,,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識,。
“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,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帶著信仰走,,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口,。如果一項活動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,有助于學生成長,,有助于學生人生觀,、價值觀塑造。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,,哪怕是受點苦,、擔點責,都是非常值得的,。”弘文中學黨支部書記任皓說,。
不掌燈何以行路?總得有人把血染的路,,走成傳承的燈,。
29年前的舉動,被一屆又一屆傳承,,這不是哪一位校長,、老師的主觀愿望,而是學校歷屆師生自覺積極地堅守,。
“我是1997年走的,,當時只有13歲,。那時很少有父母來接,沒有鮮花和掌聲,,但每個人都有堅持下來的喜悅,,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段意義深遠的‘紅色之旅’。”
“2000年上高一時我參加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,,2024年我又陪女兒重走了一次,。一路上孩子們堅定的樣子也感染了我,一年又一年,,這種精神一直在,。”
“2016年我上初一時,參加了這項活動,,一路上不僅被同學之間的團結(jié)打動,,更被革命英烈的精神所感動。”
“因為是體育老師,,我已經(jīng)連續(xù)走了8年,,每次都讓我無比感動,也讓我明白了‘學生成長在活動中’這句話的真諦,。”
“我的三個孩子都有幸參加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,,作為家長為這項活動點贊,為孩子們點贊,,為學校和老師點贊!”

“我和父親分別于2018年,、1996年參加了活動,。父親講述起那段經(jīng)歷時,眼中閃爍著光芒,,從此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,。從那時起,像父親一樣踏上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的征程,,成為我報考弘文中學的動力,。在懵懂的認知里,那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行走,,也是我對父親青春足跡的追尋,,對未知挑戰(zhàn)的勇敢奔赴。”
“29年來,,參加這項活動的固原市學子累計近3萬人,走上工作崗位后,,‘行走的思政課’在不同人身上留下了共同的精神特質(zhì),,那就是深沉的家國情懷和深厚的人文素養(yǎng),。”固原二中黨委書記何成江說,“最初有質(zhì)疑聲,,現(xiàn)在根本停不下來,,如果沒有前面歷任校長的堅持,就沒有今天的成果,,這就是傳承,。”
如今,,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已升華為融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,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一體的大思政課。社會輻射帶動面也由固原市初高中學校擴展到全區(qū)多所學校和社會團體,。

2024年活動當天,,除了弘文中學、固原二中的師生外,,全區(qū)40多名思政教師,、中寧一中60多名高一學生、全市12家單位200多名共產(chǎn)黨員及共青團員一并隨隊行走,,8家單位及社會團體參與護行,。歸來時,家長自發(fā)制作了54條橫幅,,在學校門口,、道路兩旁,圍滿了迎接隊伍“凱旋”的群眾,。
“行走的思政課”從最初幾百人的學校獨立行動到如今多方聯(lián)動的教育矩陣,,從單純祭掃到課程化、體系化的行走課程,,從引領家長自覺參與影響社會正向傳播,,逐漸建設起了培育時代新人的新路徑,構(gòu)建了各方聯(lián)手共育的新樣態(tài),。這一路上,,變的是形式,不變的是對精神海拔的永恒攀登,。
或許答案就在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校服里,,在一屆又一屆學生感悟隨想的文集中,在那群少年們從踉蹌到堅定的腳印深處:有些路,必須用腳步丈量,。
這條路,,我們?nèi)砸獔远ǖ刈呦氯ィ驗樽呦氯ケ旧砭褪亲詈玫牡诌_,。(記者:閆 蓓)